建水县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瞧瞧云南这些桥圈元老,每一座桥都有说 [复制链接]

1#

使天堑变通途

便利了交通

承接了希望

见证了历史

云南的这些古桥

绝对为“桥圈”元老了

每一座桥

都有说不完的故事

红河建水双龙桥

坐标: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城西

双龙桥可是“桥圈”的颜值担当

它有“云南省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”之称

这称号绝非浪得虚名

远看它犹如一艘楼船,近观似长虹卧波

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

楼中有楼,桥楼相映,蔚为大观

这颜值,度无死角

无愧于颜值担当!

昆明得胜桥

坐标:昆明城里金碧路和青年路延长线交汇处

得胜桥的名字

源于一段风云壮阔的历史

康熙攻破此桥平定吴三桂

以纪念之意唤作“得胜桥”

当年护国军选择在其附近作为出发点

“得胜”两个字,寄托了太多意味

那你知道它的原名叫什么吗?

它的原名叫“大德桥”

因为修建于元代大德年间

传说它的建造是为了镇压拓东城不远处的蛇山

毕竟它所在的位置就是拓东城龙头所在之处

保山怒江双虹桥

坐标: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境内的怒江之上

它建造于清乾隆五十四年(年)

时任永昌知府的陈孝升

为解除怒江两岸人民过江难、行不便之苦而倡建此桥

该桥利用江心天然巨型礁石为墩

将东西两桥的交接部分搭架于江中心的桥墩上

以减轻桥的承受力而分两段架设

远观如两虹飞挂,气势雄伟,

故名双虹桥

世界上很少有一座桥分成两段来建造的

而双虹桥却在工匠们的巧夺天工之下“天生丽质”

让世人惊叹了几百年

大理云龙通京桥

坐标:云南大理云龙县城北长新乡大波罗村

它可是我省首座没用一颗铁钉修成的木桥

整桥没用一颗铁钉,全木桁扣榫而成

桥采用木方交错架叠,从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

中间用长12米的五根横梁衔接,上铺木板组成桥面

出生于年的它

也有曾用名

叫“大波浪桥”

现名“解放桥”

玉溪桥

坐标: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李棋街道办事处金家边社区

玉溪桥为青石墩砌建而成的五孔石桥

桥面平整,铺有沥青,

桥栏为白色大理石质,雕刻有花卉纹

靠玉溪一中一侧的桥头还有一棵四季常青的黄葛榕树,已有两三百年的树龄

伟岸魁梧,枝繁叶茂,与玉溪桥相映成趣

既为玉溪桥增添了活力,也使其更显清幽古朴

这位前辈虽历经数百年风雨、承载、冲刷及强烈地震

仍巍然屹立于“桥圈”

不愧是实力派“老桥”

澜沧江霁虹古桥

坐标:云南省永平县岩洞乡和保山市平坡乡的澜沧江上

这位大佬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

它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

素有“西南第一桥”的美誉

桥的西岸为陡崖,东岸是险峰

下面是滔滔江水,十分险要

桥两端建有桥亭关楼

桥南普陀岩壁上刻有

“西南第一桥”“悬崖奇渡”“要塞天成”等题字

它在“桥圈”也火了数百年了,连徐霞客都是它的粉丝

曾称赞它为“迄西咽喉,千载不能改也”

丽江金龙桥


  坐标: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和古城区之间金沙江上

这位前辈头衔有点多

“长江上现存最古老桥梁”是它

“金沙江上第一桥”是它

曾经的“万里长江只一桥”也是它

老前辈一生荣誉无数,劳苦功高

它东连永胜,西接鹤丽

此桥自建成起至20世纪50年代末

丽华公路树底桥建成通车之前

一直是丽江东路驿道的必经咽喉

它维系着江东永胜、华坪、宁蒗三县

至川西南地区的经济、文化交流

红河开远长虹桥

 坐标: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城北郊十三公里处

这位是“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”

横跨在开远通住昆明公路干线的南盘江上

是当时国内单孔跨径最大的空腹式石拱桥

外形壮观,气势雄伟

形如江上临空飞架的彩虹,故名“长虹桥”

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在《中国石拱桥》一文中写到:“年,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,名叫长虹大桥。石拱长达一百一十二点五米。”

普洱宁洱谦岗风雨桥

坐标:普洱市宁洱县城北凤阳乡谦岗村河上

这座风雨桥是茶马古道普洱段上

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石台水面瓦房古桥

桥面上建有木梁结构的瓦房,可以抵挡风雨

使风雨桥经历百年沧桑而不倒塌

谦岗风雨桥通往景谷

是茶马古道上马帮的一处歇脚处

在这里

马帮可以修整,可以在河边生火做饭

马匹可以停留饮水

风雨桥上回荡的马铃声

是当地老人心目中不可磨灭的回忆

楚雄禄丰星宿桥

坐标:禄丰县西门外的星宿江上

星宿桥又称“西门大桥”

据桥上《修建星宿桥碑记》记载

星宿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(公元年)

现存石桥及其附属建筑均为清道光五年至十二年

(公元—年)期间建成

历史上,星宿桥是省城昆明通往滇西地区的咽喉

也是川滇驿道上的要口

被誉为“迤西第一桥”

曾经这位桥上人来人往,马驰车驶

而今市民们聚集在此遛鸟、下棋、聊天

这些“桥圈”元老

不仅仅只是一座桥

它们历经风雨沧桑

却始终从容自若、岿然不动

以一种高贵而悠远的姿态

一次次把文明与希望迎来送往

成为人们心中永恒而无言的印迹

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