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
水
七个世纪的边地儒城
临安古城
太阳从东方升起,巍峨的朝阳楼雄伟壮丽,城门就此开启,吱呀一声阳光照进了城内,历史与现实就随着这一缕阳光穿梭在建水古城。是豪华大气的文庙、朱家花园,还是张扬着世界名牌的临安街;是小巷中充满沧桑的飞檐屋角,还是碾压过青石板路的奔驰宝马。繁华与古朴就这样交错于其中,不变的也许是那些古井旁的打水人,豆腐摊边的食客们。他们生活的城里还是城外,当城市的界限早已模糊以后,朝阳楼下的城门洞里透过的那一束光线,告诉我们还有一座城在那里!
岁月赋予建水的魅力不在于它外表的华美,而在于它内含的文化底蕴。如同女子的优雅,建水从骨子里透出来气质和韵味,无需锦衣美食,不关岁月沧桑,恬静而怡然。
近百座古寺庙,50余座古桥,规模宏大的民居建筑群,数不清的特色古井,建水以自己独有的形式传递着古城千年的文化。我常去想象建水的第一代市民,他们的记忆深处应该是园林和典籍,是骈文歌赋和琴棋书画,他们开发边城的方式,是用他们富有的儒气,熏染着这座城。
品建水切不可太急躁,这里只适合“慢生活”。
建水古称步头,唐代元和年间(公元—)年间建城,迄今已有年的历史。明清两代时,建水曾为临安府所在地。建水自元代以来曾是滇南*治、经济、*事和文化中心,更是滇南儒学圣地。走在建水临安古镇上,仿佛回到那似曾相识的久远年代,古色古香迎面而来:古楼、古塔、古庙、古寺、古宅、古桥、古井……令人眼花缭乱。置身依旧貌翻新而建的晚清一条街上,两旁清式民居并排而立,雕梁画栋,古朴典雅。
建水的标志性建筑是那座古城楼,名“朝阳门”,“雄镇东南”的朝阳楼建于古城东城门城墙之上,距今已有多年。建水人称之为“小天安门”,从外观上看与北京天安门几乎一模一样,“老建水”们最引以为荣的是它比北京天安门还早建了28年,每次一提到这“超越之举”都是一脸自豪。
较之丽江、凤凰,临安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,如品醇酒,愈品愈香。沿着油亮的青石板路,漫步古城街巷,古街两旁商铺林立,银行、商场、餐馆……一切现代文明的衍生物,都披着古老的外衣,别有一番情趣。随处可见飞檐翘角,雕梁画栋,做工精细唯美,颇具风范。建水古城除了闻名海内外的朱家花园外,还有孙家、米家、胡家、余家、刘家等民居,这些大多是典型的清式滇南风格民居精品。随意选一家老宅的门槛坐下,捧一盏凉丝丝的木瓜冰糖水在手,边喝边看眼前穿梭而过放学的孩童、时尚的女郎、轰轰作响的摩托车、和一些提着篮子的老人,很容易让人生出穿越时空的感觉。
避开喧闹的人群,随意选择一条幽静的小巷,体验一下市井文化,亲切而自然,这才是原滋原味的建水。其实建水之气质,更如小家碧玉,没有深藏于宫阙之后的雍容,也无重楼深院的矜持,有的只是清水洗出似的朴素和虔诚的礼乐教化。且看建水的寻常小巷,少官郡多民居,门脸总是飞檐斗拱,班驳围墙,内里高树隐约,屋脊挑起,却又不是雄伟大派的作风,一任的是些寻常居家味道,透着几许隐逸,如同那些坐在门口的缠足蓝衫老妪,她们和老宅一样,是百年生活底色的延续和风雨残留,在这个日益喧嚣烦燥的城市中固守出最后一片静土。
在建水小巷中一转,不经意就能发现著名的两眼井、三眼井和四眼井,它立于四方小巷的通达交汇之处,青石砌就的井台上,道道勒口,深达寸许。地上的青石板亦见斑驳,还有什么东西,能比石头记载的岁月更悠久古老?还有何种岁月的伤痕,如建水这些井眼般,记载的如此清晰?淘米、洗菜、挑水,如今的建水人,一样的守着井生息,守着沧桑岁月,守着物换星移。探身下望,水意浸寒肌肤,井眼里自己的倒影随着水波悠悠晃动,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,在都市里打拼奋斗的种种宏图志愿可以暂且放下,就在井旁发呆、喝茶、晒太阳,未尝不是一种幸福。
建水如井,镜花水月中没有深藏于宫阙之后的雍容,也无重楼深院的矜持,有的只是井水洗出似的朴素和虔诚的礼乐教化。“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”多少故事就诞生在安静的小巷里,浮动在小巷深处的老井旁。一任的是些寻常居家味道,透着几许隐逸,是百年生活底色的延续和风雨残留,在这个日益喧嚣烦燥的城市中固守出的最后一片静土。
虽地处滇东南边陲一隅,建水历史上却是文风盛行,古有“文献名邦”、“滇南邹鲁”之誉。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,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*考棚、州学、书院、府学等等,成为滇南最高学府。明清开科取士,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,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,故又有“临半榜”的美称。建水文庙绝对是一处清静悠闲的好去处,孔子门下,松竹之间,或是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坐着读上一日,或是仔细揣摩园内各种碑文字体,或是“围观”各路前来祈求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,都可以轻松打发掉一天悠闲时光。更难得文庙里偌大一片荷塘,早晨唱“沙呦腔”的老人们都爱在这里练声,水边几棵木棉开着红艳艳的花朵,着实叫人喜欢。
碗窑就在临安古镇边上,早年也是一个小小的乡村。随着建水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,这个小小乡村,现在也差不多成了城市的一部分,交通非常便捷。但进入村里,当一连串陶坊扑入眼帘,一切制作场景都宛如从前,又仿佛闯入了时光隧道。
如果不是因为紫陶,碗窑村在建水众多古乡村中还稍显低调。不过,随着紫陶的声名远播,如今村里唯一的街道上已然招牌罗列,形如集市,繁荣程度虽然与宜兴、景德镇的满城陶坊暂时还没法比,但大小多家制陶作坊,却也小有规模,年复一年,一代代大师、工匠们遵循古老工艺,在这些不起眼的作坊里,“调教”出耀眼的艺术品。
入夜的建水最适合去茶馆听“建水小调”,古香古色的茶馆中间,靠墙搭了小小戏台,演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建水人,“草芽姑娘”依依呀呀的唱腔,像狮子糕一样甜糯。一盘瓜子一杯清茶可谓建水晚间的最好去处,唯一可惜,表演民间小调的时间短了些,还不等我把那句“你克哪尼克”学得熟练,这一夜已经匆匆落幕。
歌舞散罢,夜也阑珊,走在街灯零落的大街上,方才惊觉,建水一点不似其它城市,夜晚亦同白昼,这个城没有那么多绚烂的霓虹灯影,它的醒来和睡去都是如此安静。踏着青石板路回朱家花园改建的“古宅宾馆”,仿佛正要走进先民们的生活,而他们也正准备回答我们的提问,关于时间、关于文学、关于命运的提问。而我们的提问始终在一种力量中旋转,这种力量,就是这里的儒风。它一直滋养着这座古城,滋养着古城人民的心灵。
行程链接:
临安古城是建水县旅游的集散中心,以临安古城为主体旅游资源,以临安路为轴心,以众多的古建筑、古寺庙、古桥、古塔等建筑古迹为构景主体,并融入积淀深厚的儒家文化氛围和多彩多姿的民风民俗活动,构成以文化为重的特色旅游核心区。
建水临安是一座滇南边地文化与江南汉文化紧密结合的城市,“朱家花园”、“建水文庙”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在一个镇上,这在云南省来说是独一无二的。建水文庙始建于元代,已有余年历史,先后50余次增修扩建,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的孔庙。建水文庙占地7.6万平方米,坐北朝南,完全按照曲阜孔庙的布局而建。而号称“滇南大观园”的朱家花园,拥有间楼堂亭榭,42个天井。徜徉在园内,就像走进了现实版的《红楼梦》大观园中,迂回通幽的走廊连着设计精巧的院落,鲜艳美丽的花朵,各式照壁,美仑美奂。